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高举阁 散文吧】 范诚 @ 九嶷山的这面和那面

九嶷山的这面和那面
文/范诚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是1961年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写的是舜帝南巡九嶷山的故事。
高高的九嶷山,天空湛蓝,白云飘渺。舜帝乘风而下,到这里巡狩,带领当地老百姓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好一幅苍凉悠远、气势磅礴的画图。
2017年春夏之交,我有幸两次登临九嶷山,在山的东南面和西北面,寻觅舜帝的足迹。深感九嶷山的雄奇与壮美,潇水源的清澈与宁静。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是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诗和远方的所在。

九嶷山位于永州市蓝山县与宁远县交界处,又名苍梧山,以九峰而得名。关于它的较早记载,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载“九嶷山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导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九疑”后演化为“九嶷”,九嶷山之名,由此而来。
唐代宗年间,元结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遍访道州山水。所作《九嶷山图记》云:“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就更简洁明了了。

九嶷山的故事,始终与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舜帝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记载,舜帝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也称虞帝。“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其以德化人,以德感人,以诚待人的精神,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所敬仰和尊崇。
舜帝年轻时受了很多苦难。20岁时,以孝顺而闻名乡里。30岁时,尧帝四处寻找可托之才,四位诸侯领袖都推荐虞舜。尧帝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以考察他的品行。
舜帝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帝王,经常巡视天下,为老百姓解除疾苦。他多次南巡,教老百姓耕种、狩猎。100岁后,还在南方巡狩,后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下。
据民间传说,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寻夫来到湖南,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她们在恸哭之后,飞身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后仙化为湘灵。毛泽东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便写的这个传说。

4月下旬的一个周末,天朗气清,我来到蓝山,在朋友的陪同下,一行人去湘江源。
从蓝山县城出发,向南行车40多公里,便到了湘江源景区。
景区位于南岭五岭之一萌渚岭山系,九嶷山南麓。此处,数峰云集,溪沟纵横。有1700米以上高峰16座,1000米以上溪沟28条。
景区所在地为蓝山县湘江源瑶族乡竹林村的野狗岭。可以想像,以前,绝对是个野狗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
下得车来,抬头四望,但见这里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漫山遍野,是茂密的森林,成片的楠竹。一条清亮的溪流从竹林中蜿蜒而来,潺潺有声,打破了山里的寂寞与宁静。

景区尚在建设中,一条游道刚刚铺成,我们沿着游道向上攀登。
游道在茂密的竹林中向上延伸。山中遍地竹林,在晨风中摇曳着。晨光透过竹叶,斜射进来,把游道上的人拉成长长的影子。不时有几片竹叶飘落下来,寂静无声。竹林的地上堆满了一层层竹叶,经日晒雨淋,竹叶发白,看上去干净整洁。一根根麻黑色的竹笋破土而出,列队在竹林中,成为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些竹笋,高的已有一丈多,开始脱去笋壳,发出枝叶。小的刚刚出土,从黑色的泥土中露出笋尖来。感觉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从水中露出晒得黝黑头来,向我们微笑着,显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山腰。站在观景台上,只见一条溪流从山谷中飞流下来,在黄色的石头山上肆意奔走着。时而匍匐于石头表面,静静流淌,看似无形。时而形成白色的瀑布,飞珠溅玉,哗哗有声。
走近一看,那水无比的清澈。从石板上流过去,就像清亮的油一样,一尘不染。朋友介绍,这水没有任何污染,可以直饮。爬山一阵,本有点唇焦舌燥了。我鞠一捧泉水一喝,甘之若饴,好爽!不仅沁人心脾,还略带一丝甜甜的味道。朋友告诉我,这水发源于大山中,满山森林翠竹,源头最为清澈。而且水源从竹林山中慢慢渗出,所以其水略带竹子的清香和甜味,是最好的饮用水。这不,一种叫“蓝山源”的山泉水已经上市,反响良好。
这就是湘江源的水。经了解,此湘江源实为原来的潇水源。2013年5月20日,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水利部权威认定,湘江源在湖南省蓝山县紫良瑶族乡(后改为湘江源瑶族乡)野狗岭。同年11月12日,国家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联合下文,认定湘江源在湖南蓝山。

歇息一会,再爬一阵,可以看到山顶。因为山高,受大风影响,山上生长的全是比较矮小的灌木。只见灌木丛中,开出一些鲜艳的花朵来,阳光下十分耀眼。朋友介绍说,那就是九嶷山的杜鹃,有各种颜色的,多达二十多种,尤以紫色的居多。万绿丛中紫杜鹃,看上去赏心悦目。
湘江源景区尚在建设中,设施并不完善,但有一种原始质朴的美。这种美,正是我所喜欢的,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就到了“五一”。我又来到九嶷山的另一面,宁远县的三分石景区。
三分石又名舜公石,由三块360余米高的花岗岩组成。是九疑山的最高峰,海拔达1822米。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皇峰。

三分石闻名已久。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崇祯十年(1637)三月,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特意来到湖南,考察了九嶷山三分石。
他一早从紫霞岩出发,经过一整天的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直到夜幕降临,才攀沿到三分石山顶的巨石下。由于山高无水,有火难炊,又遇春雨淋漓,拥伞不能,拥被渐湿,只好砍来枯木,积而焚之以猛火来驱散寒冷,忍饥挨冻到天亮。
第二天,当他透过拂晓的晨雾,仰首望见三分石时,兴奋不已,立即冲湿篝火南行。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五涧纵横交会一处”的三分石分水岭,弄清楚了三分石是潇水、岿水、沱水的分水处,三水均下注湘江,纠正了当时人们所谓三分石下水“一出广东,一出广西,一下九嶷为潇水,出湖广”的错误。
三分石景区位于宁远县城南35公里处。从宁远驱车南行,广漠的土地上,山峰突兀而起,拔地擎天。时而一座座单列,时而一群群汇聚,一齐朝向九嶷山,像守卫着三分石的护卫和猛兽。因而自古就有“万里江山朝九嶷”之说。

经过现舜帝陵后,山势越来越高,一路翻山越岭。山峰险峻,峡谷幽深,峰回路转,曲折崎岖。约行一个小时,我们到了寻龙谷。
寻龙谷位于三分石下的峡谷中。是喀斯特地貌原生态峡谷、第四代冰川遗址,全长约3000 米。
这是一条由古树、怪石、急流、深潭、瀑布等构成的一个原始而神秘的溪沟。漫山遍野的古树、藤蔓,簇拥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流穿行在石头的缝隙中,悬崖壁立,怪石纵横。谷内植被茂密,鸟鸣翠谷。溪流瀑布,挂满山沟。尤其是那水,数尺深潭,水清见底。树叶沉入潭中,聚成一处,波澜不惊。古树倒入溪谷,与石相伴,水中浸泡数百年,看上去就像化石。
寻龙谷共有龙飞凤舞、鱼跃龙门、八仙过海、龙腾虎跃等11关。攀援其间,环境幽静,心旷神怡。而又险象环生,惊险刺激。整个攀爬过程曲径通幽,野趣横生,仿佛让人回到乡村童年的岁月。笑声回荡于山谷,兴奋洋溢于脸膛。

到了寻龙谷顶端的平台,我终于看到了三分石。
只见三座巨石并峙,鼎立山巅,直冲霄汉,气势十分雄伟。周边群峰,层层叠叠,拥抱着它们,像众星拱月一般。这就更加突出了三分石的奇特与壮美。据《九嶷山志》记载,三分石“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佩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蹄石。还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
伟哉,三分石!壮哉,九嶷山!
接下来,我们相约去看斑竹。在大片斑竹林中,只见每一根斑竹杆上,有一块块褐色的像泪斑一样的东西。传说就是当年娥皇和女英泪洒竹子,而留下的泪痕。斑竹的传说,见证着舜皇与娥皇、女英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临三分石。但已经充分感受了三分石的雄奇,领悟到九嶷山的神圣。
巍巍九嶷山,浩浩舜皇情。
据道家“洞天福地”理论和风水学说,九嶷山也是江南最大的洞天福地和太祖龙山,印证着地灵人杰的传说。因为舜帝南巡,九嶷山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
历朝历代,人们来到这里,祭祀纪念舜帝,不仅仅他是一个勤勉开明的君主,更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中华文化,也就是道德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三座里程碑。

近年来,人们对舜帝道德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有数以十万计的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自发前来祭祀、拜谒,政府也主持几次规模宏大的公祭仪式。弘扬舜帝的道德文化,对于我们当代,有着更加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时,夕阳西下,落日溶金,一轮红日嵌入山垭中,射出一片温醺的亮光来,有似一轮初生的太阳,霞光万丈。又恰似舜帝恩泽的光辉,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我顿时想起毛泽东的诗的后四句: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范诚,湖南新宁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湖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作品刊发于各种报刊,其中《乡愁是一滴泪》获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五届(2016)“潇湘杯”散文一等奖。《湘西人物素描》获“2016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 峒河的苗家少女 》获“2016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最佳散文奖。已出版散文集《崀山走笔》《本色凤凰》《阅读湘西》《崀山乡土》《走玩湘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