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反观自我,推己及人。方可明心见性。
“明心”是明晰方向,“见性”是看到智慧。明心见性就是看到智慧后懂得了发展的方向。
要了解明心见性,还要知道以下两个词,大智慧,“人性本空”,小聪明,“昧”。
大智慧。“人性本空”。虚怀若谷:只有空,才显的大。
这里的“性”指的是智慧(灵魂),“空”不是空洞,虚无。指的是空灵。人性本空是指人的智慧的空灵性。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宽广的,博大的,有深度的。我们的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到达宇宙的边缘。
小聪明,“昧”,人不明了大智慧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个字“昧”,昧特指昧掉心智。人一出生就要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自然会被各种外物所昧(所迷恋),这里又出现一个词“外物”。外物对人来说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即使是锦衣玉食,黄金万两,死后什么都带不走,可见除了衣食之外的贵重器物是无实际用处的。欲望使然,真的值得迷恋吗?欲望和自私属于边缘性思维,这并不是智慧的核心。《西游记》里的那个长老不因为贪恋一件袈裟而引来火灾弄了个无归处。所以不被外物所昧才是修行的关健。
一个大智慧,一个小聪明。一个博大,一个局限,您选那个?希望大家不要像《心经》里说的一样“颠倒梦想”……
《莱根谭》的一句话“石火光中,争长兢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明心见性,智慧与真爱。
智慧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是共性的,本质上没有你我之区别。他能穿越语言的界限而相互交融。明心见性,智慧会让你看到人智慧的本质,看透了人的智慧性以后,也就会去帮助人。因为大智之下必有大爱,爱是付出不是索取。帮助别人是先知帮后知。
智慧: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因为智慧的共性,其实他们是一个人。
假如世界只有两个人。你要跟另外一个人要保持什么关系,是朋友还是敌人?要不要沟通?(两个人之间相互需求,那个才是最重要的)。至少得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相互照顾直到终老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吧。
其实人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是因为真爱,生命才显的有了意义。
我自生来无一物,何为外物累其身。远古的经书告诉我们。无我无敌(舍弃小我),所以在大多情况下,其实可以不用考虑我们自己,而多考虑一下他人,反而可能会双赢。所以“无我便无敌”这并不是句空话。
爱是灵魂的发动机。真爱无敌(做个大我)。真爱会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他可以加强你的力量,驱使你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照顾好与你之外的任何人。真爱:你真爱家人,家人就是你的。真爱公司,公司就是你的。真爱国家,国家就是你的。真爱全世界,那么全世界就是你的。
智慧共性,大道至简。其实世界上就只有这么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与我之外的那个人。而那个人就是我的反映,让我照顾好他(另外的那个自己)。
明心见性的简单明了意思?
明心见性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清晰的直觉,可以让人清楚地了解真理。它是一种以心为本的洞察力,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来获得真实的认知。
它让我们可以用纯粹的心灵去感知真实的本质,而不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明心见性指的是一种拥有清晰直觉的能力,能帮助人们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明心见性开悟的境界
明心见性是一种高度智慧和开悟的状态,是我们在生活中追求的理想境界,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和实践,我们才能逐渐接近这种境界,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
明心见性开悟的境界
1、清晰和觉知:开悟者具备清晰、敏锐的觉知力,能够认知和体察自己内心中的种种念头、情绪和身体感受。他们能够辨别和超越妄念,看透欲望和执著的本质。
2、深度的内观和洞察力:开悟者通过内观和觉察,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的起伏和变化,超越表面的现象和幻像,直接洞察到事物的真实本质。他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理解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和无常性。
3、解脱和平静:开悟者超越了因果律的束缚,解脱了痛苦、欲望和執念的困扰。他们体验到超越尘世的宁静和平和,不受外界和内心波动的干扰。
4、广大无边的智慧:开悟者具备广大无边的智慧,超越了分别思维和二元对立的观念。他们体悟到自性的统一和万物的互依互存,看到世间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和终极真理。
什么是佛经的明心见性啊?
- 明心见性了真的就是修道修成了吗?
- 哲学一点地讲,你所能感受的境界,不管身内还是身外,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迁的,没有一个能固定不变永恒存在的实体,哪一天你能在不断变迁的境界中,亲自见证这些境界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源头,就是见性。要见证这源头,必须要有高纯度的清净心,得清净心有二,伏烦恼与断烦恼,伏烦恼如石压草,暂时压住,如藕益大师示现“圆伏五住,见与佛俦”的层次,属于解悟,还是凡夫,悟后起修大乘法。六祖是断烦恼的证悟,真正的明心见性,位列诸佛。一般人很难找到这根本源头,因这源头不属于物质现象,你用科技的手段永远找不到,也不属于精神现象,你用意识的手段同样找不到,你从心里上放下一切手段,放下一切思虑造作,不执一切境界,这个源头就现前,放下万缘,即如如佛,佛就是心性。
禅门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属於成佛之道的通途吗?
- 龙树所著《十住毗婆沙论》,成佛有分「难行道」和「易行道」其中「难行道」「以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菩萨道,这是修行佛法的通途禅门所谓的 见性成佛也是需要经过这麼久?明心见性是行 难行忍 的菩萨道?
- 在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属于成佛之道的通途。易行道就是持名念佛,往生极乐,有很多禅宗大师在开悟后,修行持名念佛。即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学习学到一心不乱是不是也能明心见性?也能进入佛境界吗?
- 在初中的时候因为学习很认真,到自习的时候我都非常安静,有一次在晚自习的时候背诵课文,然后闭上眼睛感觉非常的清净,突然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空间时间仿佛都静止了,说不上来什么感觉,非常困顿,之后有出现过两次,到了高中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现在也在上大学了,正好有缘经同学推荐看过南怀瑾的书,发现当时的境界很像佛境界,但是不敢妄下结论,请各位善知识给予解答,而且在境界中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不知道是不是业障魔境?佛祖在上不敢说谎,本人以上所说句句是真。
- 如果心里清净,学习也是可以明心见性的,像六祖大师听闻金刚经便悟,永嘉大师,看《维摩诘经》开悟,逗楞严,诵《楞严经》开悟,智者大师诵《妙法莲华经》得法华三昧,定中见释迦牟尼佛于灵鹫山,说法华经。近代高僧慧律法师,诵《六祖坛经》开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时候遇到一个很安静的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境界,并不能说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不是生死凡夫能见。除非你有相当的见地了。有轻生念头,不是善境界。从来没有人修得如法而想轻生的。你要多听法师讲《楞严经》,便可了知修行中的种种境界及魔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愿正法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