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计算的概念和种类
计算一词,含义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依据已知量算出未知量、运算、估计等。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光速,考虑策略,谋划未来等。在汉语中,“计算”也可解释为核算数目、暗中损害别人的坏主意等。计算机在计算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二、计算的应用与公式解释
经过能力指数(CPK)是表示经过能力满足技术标准(如规格、公差)的程度的一种量化反映。其计算公式为:CPK= Min[(USL- Mu)/3σ,(Mu- LSL)/3σ]。在应用中,选择制程站别CPK进行管控时,需考虑成本及质量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需要知道该质量特性的规格上下限,才可顺利计算其值。还需要计算制程准确度(Ca值)、制程精密度(Cp值)。cpk计算公式为:CPK=Cp(1-|Ca|)。需要关注的是,Ca代表制程准确度,衡量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的一致性;Cp代表制程精密度,衡量规格公差宽度与制程变异宽度之比例。
三、CPK的意义与等级处理规则
CPK的意义在于反映制程的合格率高低,是制程水平的量化体现。其等级处理规则为:A+≥1.67表示无缺点可考虑降低成本;A级为1.33≤Cpk<1.67表示情形良好维持现状;B级为1.0≤Cpk<1.33需改进为A级;C级为0.67≤Cpk<1.0表示制程不良较多需提升其能力;D级为Cpk<0.67表示制程能力较差需整改设计制程。
直白点讲,计算在我们的生活和职业中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难题解决,进步效率。而经过能力指数(CPK)作为制程水平的量化反映,其计算公式和应用对于我们了解并提升制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