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安史之乱是中唐还是晚唐(安史之乱在中唐还是晚唐)

安史之乱是中唐还是晚唐?

按史学界的划分,安史乱平之前算是盛唐,之后是中唐。但中晚唐时期的唐王朝再也没能恢复到贞观和开元盛世的兴盛,中间虽然经历了三次兴起和三次衰落。安史之乱实际上是一场突发性的叛乱,如果唐玄宗早死十年,可能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因此,以盛唐的强大实力,单纯依靠惯性就足以消除这次叛乱。至于影响这么大、破坏这么严重,无非是当政者战术层面决策错误而已。

但唐王朝确实是被打入谷底,虽然底子尚在,损失却也不小。好在善后工作不难做,只要是一般水平的帝王就足以应对,而玄宗之后的肃宗、代宗足够符合这个标准。

肃宗就是个一般水准的皇帝,有他没他都一样。所以肃宗时期压制了安史叛军,但也消耗了较多的国力、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留下来较多的隐患。

代宗好一些,政治手腕足够高超,但难度也增大了。他在解决安史之乱的同时,还要应对吐蕃崛起。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得还是很清楚的,暂时不清算安史余孽,让他们继续镇守河朔三镇。全力应对吐蕃,同时抓紧修炼内功,解决了朝廷财政问题和国内民生问题。

代宗时期,虽然丢了河西走廊,隔绝了安西、北庭,但中原地带未受影响,国力仍然在持续恢复中。

于是,到了德宗的时候,国库是有钱的,朝廷是有兵的,吐蕃和藩镇问题也已经稳定下来。果实已经快要成熟,就看先去采摘哪一个了。

但德宗这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个错误不是先藩镇还是先吐蕃的问题,而是不应当试图一役解决所有问题。这两个果子都是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才能摘下来,德宗着急了。

于是,在削藩的过程中藩镇集体反叛,破坏不弱于安史之乱,唐德宗无奈下罪己诏安抚了藩镇,再把视线转到了吐蕃身上。

再经过德宗二十年的努力,吐蕃逐步由盛转衰,已无之前占领长安的嚣张;而藩镇宿将精兵也已经凋零殆尽,再无之前的战斗力

记载安史之乱的史料

“安史之乱”历史资料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中国通史安史之乱概括?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所以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是什么梗?

安史之乱本是指由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波及中国北方的军乱。大乱之后,大唐由盛转衰。不过,现在已经让人玩成了谐音梗,即俺是只驴!

安禄山是胡人,受到唐玄宗的器重和信任,担任范阳等三镇节度使,手握十五万重兵。为了谋取更大权力,公元755年,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等发动叛乱。叛军攻入洛阳,长安,逼得唐玄宗被迫逃亡四川,其子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依靠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在公元763年平定了叛乱。

安史之乱,是什么史?

安史之乱是指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具体时间表?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统治者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使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主要内容?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