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故事简介
版本二中,班超因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养家。长期的劳作使他不堪重负,曾放下笔,感叹:“大丈夫若无更远大的志向,应如傅介子、张骞,立功于边疆,以求封侯,怎能终日于笔墨之间忙碌?”“投笔从戎”一词,源自东汉班超的故事,形容文人放弃文职,投身军旅,以建功立业。
成语“投笔从戎”象征着从文墨生涯转向军事建功,它的起源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名将班超。班超,东汉时期的扶风平陵人,因贫困而投身抄写职业,心中怀有远大抱负。在一次感叹中,他表达了渴望像张骞那样为国效力的志向,决定放下笔墨,投身军旅。
投笔从戎:班超 班超是陕西咸阳人,年轻时他是一介书生。班超一家都是大文豪,其父班彪系东汉一代大儒,曾续补司马迁《史记》,作后传65篇,其兄班固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编著《汉书》,其妹班昭是一位很有聪明的杰出女性,她完成了班固未竟的《汉书》。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下面内容是关于班超及“投笔从戎”故事的详细介绍: 人物身份:班超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不拘小节的性格。 故事出处:“投笔从戎”的故事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故事梗概:班超在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常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家庭。
班超简介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将领,出生于扶风郡平陵县。他性格豪迈,有远大的志向,虽然家庭贫寒,但并不以此为耻,从事着辛勤的体力劳动。班超饱读诗书,拥有丰富的聪明。由于经济缘故,他一度以抄写书籍为生,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未让他感到满足。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生于公元32年,卒于公元102年。他不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外交家,也是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和妹妹班昭同样声名显赫。班超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才出众,博览群书。
班超 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出生于汉朝中期扶风郡平陵县,即现今的陕西省西安市咸阳一带。他从小志在千里之外,渴望为民族建功立业。成年后,因其出众的才能和不凡的气魄,被朝廷委以重任。班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胆识著称。
班超,字仲升,汉族,出生于东汉时期的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公元32年生,公元102年故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出身于学术世家,父亲班彪是著名史学家,他的兄长班固和妹妹班昭同样在史学领域有着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