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独立版:2020中国诗歌十大新闻

发 星
独立版:2020中国诗歌
十大新闻
目 录1、民刊继续激情潮涌2、“小阳沟村张联诗歌之屋驻村诗人邀请计划”3、《中西诗歌》第76期推出“疫情诗专辑”4、《四川民间诗刊档案(1979-2019)》出版5、【作品】用50页头条发表已故诗人程坚甫70首诗作6、诗人陶春去世7、诗人老木去世8、【中国女诗人选集(墨西哥版)】9、【诗探索】创刊40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0、“第二届西江河乡村诗歌节暨四川客家诗歌研讨会”成功举办
一、民刊继续激情潮涌
2020年代表性的民刊有多个特点:
1、归来者民刊现象:80年代老牌民刊【一行】与90年代民刊【原则】的复刊,再一次证明诗歌的强韧生命力及其高贵孤绝的诗歌雪洁精神。
2、创办10、20、30年以上的民刊继续出刊,已经成为新世纪(2000年)以来一种自然的民刊常态化现象。
比如:【诗参考】(创办30年)【诗丛刊】(创办28年)【存在】(创办25年)【东北亚】(创办25年)【诗歌与人】(创办21年)【独立】(创办22年)《第三说》(创办20年)【谁】(创办16年)【后天】(创办15年)【大象诗志】(创办13年)【湍流】(创办10年)【抵达】(创办10余年)等,(另外【自行车】“30年纪念专刊”、【芙蓉锦江】第21期“48人诗选”(暂名)都在编备中,将于2021年推出,这又是两份给诗界的民刊大礼)。
3、近年创办(10年内的民刊)显示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比如:【圭臬】(创办5年)【大荒】(创办5年)【完整性写作】【理想】(创办2年)【夜行者】(创办1年)等。从上面可知,民刊已形成自已独特的办刊自由创造诗学理念,它们连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刊及诗歌潮流的一个没有停息与脉断的民刊精神(民间现代诗歌探索精神),它们是40多年来现代诗潮(1979-2020)后30年的主要诗歌文献见证与经历,同时这也是还原其诗歌作为自由独立艺术创造精神形式的本来自然面目,从那些创办20年以上的民刊身上,我们已经看见他们为中国诗歌久铸长河的创造性与奉献性,离开了这些民刊,中国诗歌的创造与活力元素将显出苍白与空洞。
(详见【致敬:2020中国诗歌代表性民刊扫描】/发星)

二、“小阳沟村张联诗歌之屋驻村诗人邀请计划”
6月上旬,“张联诗歌之屋”“中国乡村诗歌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宁夏盐池县小阳沟村张联旧宅举行,并同时启动“小阳沟村张联诗歌之屋驻村诗人邀请计划”,同时建立乡村诗歌书柜,收藏国内当代诗人诗集,手稿等。“张联诗歌之屋”位于宁夏盐池县小阳沟村南的一处民居,是张联在小阳沟时期20年创作之地,在这里完成了他的二部曲《傍晚集》和《清晨集》,后期城市时期的《静地集》合为他的三部曲。“张联诗歌之屋”是张联和父亲分家后,在1993年08月在村南选择的一处吉地,动土策字,用时二月间建成的一座三间木质椽木结构之顶之大的半土坯半红砖的北方乡村特点的民居。张联曾和妻子孩子在此屋居住了12年之久,后在2005年8月的一天,郁郁中依恋不舍地离开村庄,搬到盐池县城开书社办家教为孩子上学谋生。
小阳沟村曾在2015年得到中国诗歌学会的授权为“中国诗歌之村”的计划,因当地种种以及资金等问题搁浅为憾!“大地访诗人”专访人,著名诗人孙文涛先生曾在2015年来到小阳沟村考察后,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走近一个西北沙漠边缘的诗歌村》,已具广泛的传播。他离开时,亲自热心真诚地放下一千元的启动金,作为奖励。
对驻村诗人选拔条件是:一定是在诗坛有一定影响力和深厚写作功底者,已形成他的独特学术理念的思想者。驻村诗人一定要遵守村规民约,和村民邻居友善相处,和谐而居,成为一个新的好村民。成为一位热爱村庄和热爱乡村生活的意义的深层高度里的思想者。驻村诗人结束时,有驻村证书!按照签约的合同。给诗歌之屋留存驻村期间创作的部分手稿,以及书法作品绘画和乡村生活考察的文章手稿等,以示留存收藏!在条件成熟时,将出版《中国乡村诗歌驻村诗选》为念!
“张联诗歌之屋”在多年来,先后有三位国内外名家教授来访考察:2006年05月著名诗人评论家王小妮来访!2015年09月著名诗人评论家孙文涛先生来访!2018年08月美国市立大学教授刘克明女士来访!小阳沟村在中国,小阳沟村在宁夏,小阳沟村在盐池,小阳沟村在小阳沟欢迎您的到来!
张联敬意!联系人张联:微号是:13195036821
(张联背景资料:宁夏盐池人,1967年出生,当代原生态自然主义诗人,作家。二十世纪末“乡村诗”的推动者,“中国草根诗歌部落”的发起者。作品发表在国内及国外日本《蓝》刊,美国《诗天空》诗刊,《新文学》诗刊等,作品入编《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诗歌卷)《中间代诗全集》《中国前沿诗歌聚焦》《百年新诗百种解读》《21世纪两岸诗歌鉴藏》等近百部选本,著有诗集10部,作品译为日,英等国外文字,荣获“2003《独立》首届民间诗歌奖之精神奖”“2018首届东西方诗人提名奖”等。
主编大型中国诗歌史料《中国乡村诗选编》系列,民刊《视野之外》主编。)

三、《中西诗歌》第76期推出“疫情诗专辑”
6月29日《中西诗歌》第76期推出“疫情诗专辑”,精选64位诗人的作品,2020年庚子年春,一场突然而至的疫情,让所有人都陷入惶恐之中。病毒肆虐,如入无人之境,在阴霾笼罩下,诗人用宏大或细微的笔触,记录着这场世纪疫症,深入挖掘生命的本质,从面对苦难中彰显生存的力量。疫情令诗人放慢脚步,亦为诗人带来独处时光,好等他们沉淀思绪,在孤寂中创作。每一位孤单的诗人,凭诗寄意,抒发压抑已久的声音,谱成一篇篇和鸣曲。
诗人从多个角度切入疫情的场景,如诗人毛子的《答一位征集抗疫诗的朋友》抒发对写诗的无力感、王家新的《武汉女孩珊珊》质疑苦难下诗歌的意义,或如臧棣的《潜伏期简史》、李以亮的《禁足》等表达对出门的恐惧,孙文波的《瘟疫时期的宅居笔记》唤起存在主义的思辨。纵使疫情为人类带来危机,但从危机中都总能看见生命的曙光,如澳门诗人穆欣欣的“庚子年春诗束”组诗,从疫情的冷酷和距离中看到温暖,从疫情的黑暗中看到光芒与希望,并抒发出对久别重逢之时的深深期盼。
这些诗均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真实感人,诗人的感受也许是主观的、个人的,但却俘获共鸣。这是“疫情诗”专题诗歌中较有代表性、份量性、质量性的一本,特殊时代,诗人用笔写下特殊的历史。

四、《四川民间诗刊档案(1979-2019)》出版
7月,由四川民刊《屏风》主编胡仁泽编著的《四川民间诗刊档案(1979-2019)》一书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全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地区性民间诗刊资料专集。收录了245家民刊资料,时间跨度40年,较全面地收集了四川1979年以来民间诗刊原始资料,呈现了四川民刊的生存状态及诗歌生态,为民刊研究与创办提供了真实的参考,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四川民间诗刊的“活化石”“活档案”。四川作为中国当代诗歌重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歌民刊风起云涌,一直以来,都流传着很多关于四川创办的民刊的传说,但到底有多少民刊,现在是“死”是活,就搞不清楚了。收集、梳理、展示四川民间诗歌生存状态,成了胡仁泽想要完成《四川民间诗刊档案(1979-2019)》的动力。
据了解,《四川民间诗刊档案(1979-2019)》共有五个栏目,“草叶集”取自诗人惠特曼的诗集名,寓意民刊像一株蓬勃生长的小草。“一梦集”取自西川诗集名《够一梦》,讲述了办民刊的艰难。“树号集”体现诗歌大森林里四川民刊走过的脚印。“鱼乐集”取自北岛编的新书《鱼乐:忆顾城》,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回忆、致敬。“图骥集”则取自成语“按图索骥”,是对有刊物、刊图但没有相关文字的,留存一个图样标本,待以后有心人整理。

五、【作品】用50页头条发表已故诗人程坚甫70首诗作
11月,广州有影响的文学综合刊物《作品》2020年11月号,破天荒以50页头条发表已故诗人程坚甫70首诗作,王鼎钧、苏炜、刘荒田等撰文称其"堪比老杜"。
(程坚甫背景资料:1899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城西洗布山村的画工之家。患有口吃。他在广州中学毕业后为燕塘军校图书馆管理员;此后曾担任国民政府的低级职员,历任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省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他在1949年政权易帜前夕去职还乡务农,以种菜、卖菜、采柴、卖柴、养鸡、卖鸡,为生产队收家肥和捡猪屎等维生。在农村躬耕劳作四十年,。程坚甫一生贫寒,乡人称“三公”。因患有严重口吃,口齿不清,所以早年仕途不顺;又因嗜书如命,不事积蓄,据说解职回乡时连路费都没有着落。他返乡务农时已年过五十,曾因体弱多病且无子嗣被列为“五保户”却被他坚辞不受(在乡间,这含有“老绝户”之意,有辱家族名声),村干部可怜老两口无依无靠,让他担任生产队劳力较轻的“称肥员”多年。诗人暮年,则依靠年过七十的妻子何莲花进县城当保姆、做医院“陪床”维持生计。何莲花多年积劳成疾,于1983年七夕先他而去,程坚甫因1987年冬被村外一自行车撞伤,自此卧床不起,至1989年11月11日病卒,享年九十岁。他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在农村最下层劳作四十年,写下数百首优质咏怀纪事诗,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在台山县以至在广东省及全中国都是非常杰出的。有论者将其与郁达夫、聂绀弩比较而论,称之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诗人”,但其诗其名终只在小范围内流传。《作品》编辑偶然间读到先生遗作,大为震撼,数度落泪。奇文共欣赏,《作品》钩沉其人其诗,并陈中美先生评注,并附王鼎钧、刘荒田、苏炜、谭琳诸先生之论。)

六、诗人陶春去世
11月16日诗人、四川著名民刊《存在》诗刊核心创办人陶春去世,年仅49岁。了解他、熟悉他的朋友们都处于震惊中,尤其四川诗人圈中许多诗人,都表示“难以置信”“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诗歌兄弟”“陶春是一位纯粹的诗人!”“他为民间诗歌贡献极大”。陶春去世后,各路诗歌兄弟姐妹纷纷前往内江和他做最后的道别,更多的诗歌兄弟姐妹则通过给他写诗作文的方式表达哀痛和不舍,让其诗歌精神永留人间,在内江,陶春生前好友与诗人山鸿和向以鲜谈到这样一个话题:陶春之死,在诗人中间引起的反响和回声再次提醒我们:“人心是可信的,写字的人值得永远守住自己的诗性和德行”。这再一次点明诗写者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正是许多诗人想说的真心话。
川内诗评家胡亮先生曾在文中这样评价陶春与刘泽球、谢银恩为核心创办的民刊【存在】:“在当代新诗史的既成书写中,包括在洪子诚先生或程光炜先生的既成书写中,均曾以民刊为单元,论述了多个极为醒目的诗人集团。《今天》集团、《他们》集团和《非非》集团,如同三座金城;我们希望,在当代新诗史的未成书写中,包括在柯雷(Maghiel van Crevel)的未成书写中,《存在》集团能够成为第四座或第五座金城。”。这其实是对陶春兄弟献身诗歌的一个正评与肯定。
(陶春背景资料:中国70后代表诗人,1971年生。祖籍重庆合川。9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存在诗刊》核心创办者之一。“存在诗刊”微公号平台主持。与存在同仁主编有《存在十年诗文选》《新世纪十年川渝诗歌大展》等诗歌选本。著有个人诗集《时代之血和它的冷漠骑手》《尖锐之所在——陶春长诗卷》,曾获第三届“独立”诗歌奖,首届“蓝塔”诗歌双年奖,首届“内江文学贡献奖”。2020年11月16日上午,陶春因突发心脏病,在内江去世。)

七、诗人老木去世
11月27日,当年编《新诗潮诗集》老木先生(刘卫国)因病于萍乡市安源区白源街家中猝然离世,享年57岁!
(老木背景资料:1979年,考入北大;1989年出走法国;2016年,定居萍乡;2020年,魂归诗国。原名刘卫国,江西萍乡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西川、海子、骆一禾并称北大诗歌四才子,著有诗集《你在火的上面歌唱》。《启明星》共同创刊编委,主编《新诗潮诗集》《青年诗人谈诗》,卓有远见地编入了一批先锋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一个时代绕不过去的重要诗歌记忆)
由老木之死及其编诗集所产生的历史久远影响,他的所为其实是民刊(民间)的自由编辑形式,这种形式保存并还原着诗歌本质的不受浸蚀与伤害,所以远在美国的大学将它作为研究中国诗歌的重要资料,他们所看重的其实是诗歌的原生性与先锋性与真实性,而这一切,都是由老木的民间个人献身诗歌理想的民间行为所完成,这便是他在那个特殊时代出现的意义。今天我们纪念他,怀念他,其实是怀念一种纯洁的民间诗歌独立精神,这点太重要。

八、《中国女诗人选集》(墨西哥版)
原定2020年夏天在墨西哥出版的【中国女诗人选集(墨西哥版)】,由于疫情延误,将延至年底出版。明迪编选,墨西哥诗人译者、汉学家、以及秘鲁的中西双语诗人莫沫等人翻译,西班牙诗人翻译家团队校对,出版社为在弗里达故居开张实体书店的“诗歌圈书屋”。“诗歌圈”出版团队旗下有三个出版社:西班牙“瓦尔帕莱索出版社”墨西哥分社(出版当代个人诗集),西班牙Visor出版社墨西哥分社(出版波德莱尔等欧洲经典诗系),“诗歌圈”(专注国际诗选,目前已出版俄罗斯诗选、印度诗选、美洲土著诗人选集等)。
选集作者名单如下:
陈敬蓉1917-1989 郑敏1920 伊蕾1951-2018 舒婷1952 王小妮1955 翟永明1955 童蔚1956 马莉1960 陆忆敏1962 海男1962 唐亚平1962 晓音1962 胡澄1962 小安1964 娜夜1964 潇潇1964 李南1964 赵丽华1964 华姿1960s 池凌云1966 蓝蓝1967 琳子1967 阿毛1967 安琪1969 宇向1970 倪志娟1970 西娃1970 吕约1972 唐果1970s 李小洛1970s 杨沐子1973 巫昂1974 梁小曼1974 窦凤晓1974 楚雨1970 余秀华1976 马雁1979-2010 西叶1979 杜绿绿1979 郑小琼1980 李成恩1983 袁永苹1983 冯娜1985 里所1986 熊曼1986 吉克·布1986 杨碧薇1988 余幼幼1990 苏笑嫣1993 李柳杨1994 崔馨予2002 游若昕2006。

九、【诗探索】创刊40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2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会、北京大学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诗探索】创刊40年纪念 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开幕式后,举行了“《诗探索》创刊40周年纪念丛书”首发式,会议主要由《诗探索》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主持,学苑出版社九三编辑室主任李耕代表学苑出版社社长致辞并介绍丛书出版情况,丛书主编刘福春、林琳、林莽、张桃洲、王士强等分别介绍了丛书的编辑与写作情况。
(【诗探索】创刊40年纪念丛书(8册)《【寻找话语的森林】(王光明主编)【诗探索纪事】(刘福春、刘鸣谦主编)【新诗发展问题研究】(王士强主编)【诗探索之路】(吴思敬主编)【诗学研究】(张桃洲主编)【是什么让海水更蓝—{诗探索作品选}-诗歌精选】(林莽、陈亮主编)【结识一位诗人】(林莽、陈亮主编)【{诗探索}与当代中国诗潮】(林琳著)》。
对《诗探索》创刊40周年进行学术研讨,是会议的主体部分。研讨分为两场,分别由林莽、张桃洲主持,沈奇、唐晓渡点评,对《诗探索》创办40周年进行学术研讨。唐晓渡、邱景华、舒晋瑜、陈太胜、卢桢、王永、荣光启、卢笑歌、布兰臣、曾白凌、古远清、沈奇、胡军、西渡、冯雷、敬文东、张大为、刘婷越、王珂等先后发言。他们从各自角度讲述了《诗探索》对自身和广大学人、读者的深刻影响,分析了《诗探索》顽强生存的原因,阐释了《诗探索》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对《诗探索》今后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具体建议。
其它参会学者、评论家、诗人有:谢冕、张炯、程步涛、白烨、洪子诚、叶橹、刘登翰、杨匡汉、商震等。【诗探索】40年风雨,为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与推动做出极大贡献,成为一个诗歌学术与交流重镇。向新诗历史上那些闪光的名字致敬。

十、“第二届西江河乡村诗歌节暨四川客家诗歌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29日,由成都市作家协会、青白江区文联指导,青白江区姚渡镇人民政府主办“第二届西江河乡村诗歌节暨四川客家诗歌研讨会”在成都青白江姚渡镇举行。开幕式由诗人陈修元主持。龙王传统节目舞龙表演,学生、嘉宾诗歌朗诵,现场书法,诗人赠书等活动环节精彩纷呈。川渝两地诗人:张新泉、李元胜、向以鲜、凸凹、李铣、王学东、哑石、老房子、瘦西鸿、吕历、王国平、彭志强、曹东、钟渔、桑眉、李龙炳、易杉等近百名走进姚渡镇采风,体验姚渡客家的风土人情,找寻姚渡镇乡村诗歌元素,探讨现代语境下的乡村诗歌美学。诗人李元胜这一次参加诗歌节,他感受很好,“这一次是最让我感到放松和亲切的一次。大家乡里坝子里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有远行的游子归乡过年的温情氛围。我从重庆来,来成都参加乡村诗歌奖,这是成渝两地诗人的友谊体现。据我所知,现在重庆还没有乡村诗歌节,我也希望像青白江这样的西江河乡村诗歌节,也能复制到重庆去。”他还感叹,这次来成都参加乡村诗歌节,“终于不再是此前总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专注文化本身。这标志着诗歌活动来到一个新时代。”。
在下午举行的四川客家诗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就客家诗歌的渊源、现状、发展积极发言、探讨。“我把四川省内外的作品放在一起,找不到客家标签。”李元胜表示,如今的客家诗歌没有共同的美学特征,但对客家诗歌研讨具有非凡的意义。对此,凸凹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客家文化和乡村文化一直紧密联系,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表示着客家人一直传承着说客家话的文化传统。同时,在迁徙的过程中带来了特别的文化内容,如“解手”“坝坝宴”等,凸凹说,客家人无论到那里,在周围的林盘中一定种有红豆树,代表着自己的思念之情,“所以,客家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
发星整理于大凉山双乳山下
2020.12.6-8
欢迎关注《诗歌阅读》并投稿!牵手《诗歌阅读》过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诗歌、散文诗、精短诗论均可。需未在其它公众号发表的原创作品。转载须事先征得作者和本公号同意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责任编辑:尤 佳投稿邮箱:tzm630@163.com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