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田园向往与世俗厌倦的深情描绘
亲爱的读者们,今天我们共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人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天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纯朴生活的追求。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享受宁静与和谐。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翻译
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里面,诗人用朴素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下面内容是这首诗的详细翻译与赏析。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翻译:我自幼便不随波逐流,我的本性是热爱那宁静的山川。
原文:“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翻译:却不料误入了这尘世的纷扰,这一去便是三十多个春秋。
原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翻译:就像被囚禁的鸟儿渴望回到昔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也怀念它们曾经嬉戏的深渊。
原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翻译:我愿在南野开垦荒地,保持我的纯朴,回归田园生活。
原文:“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翻译:我的家园有十余亩地,八九间茅屋。
原文:“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翻译:榆树和柳树为后檐提供阴凉,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前。
原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译:远处的村庄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村庄里的炊烟轻柔地飘荡。
原文:“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翻译:深巷中传来狗吠声,桑树上空鸡鸣声声。
原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翻译:庭院中没有尘世的纷扰,静室中充满了闲暇。
原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翻译:长久被困在樊笼之中,如今终于回归天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词赏析
1. 主题想法: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天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诗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世俗束缚的无奈和对自在的渴望。
2. 开篇情感:诗的开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性格和追求,强调了他与世俗的不同和对天然的热爱。
3. 内容概述:诗中描绘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场景,如开荒、耕种、居住等,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4. 语言风格: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天然,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等,给人以清新天然之感。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原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
翻译:
从小就不愿随波逐流,我的本性是热爱那山川。
却误入了尘世的罗网,一去便是三十年。
笼中的鸟儿思念着旧林,池中的鱼儿怀念着故渊。
我在南野开荒,保持纯朴,回归田园。
家园有十余亩地,八九间茅屋。
榆树和柳树为后檐提供阴凉,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前。
远处的村庄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村庄里的炊烟轻柔地飘荡。
深巷中传来狗吠声,桑树上空鸡鸣声声。
庭院中没有尘世的纷扰,静室中充满了闲暇。
长久被困在樊笼之中,如今终于回归天然。
“虚室有余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虚室有余闲”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虚室”既指诗人居住的静室,也指诗人心境的宁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生活的梦想。
《归田园居》全文及注解
1. 出自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是一组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共五首。
2. 《归园田居·其一》是这组诗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3. 诗歌注解:
– 少无适俗韵: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
– 性本爱丘山:丘山,山川。
– 误落尘网中: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 一去三十年:一去,指离开。
– 羁鸟恋旧林:羁鸟,被囚禁的鸟儿;旧林,昔日的山林。
– 池鱼思故渊:故渊,原来的深渊。
– 开荒南野际:南野,南方的田野。
– 守拙归园田:守拙,保持纯朴;园田,田园。
– 方宅十余亩:方宅,家园;亩,面积单位。
– 草屋八九间:草屋,用茅草盖的房屋。
– 榆柳荫后檐:榆柳,榆树和柳树;荫,遮蔽。
– 桃李罗堂前:桃李,桃树和李树;罗,排列。
– 暧暧远人村:暧暧,昏暗;远人村,远处的村庄。
– 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墟里烟,村庄里的炊烟。
– 狗吠深巷中:狗吠,狗叫声;深巷,狭窄的街道。
– 鸡鸣桑树颠:鸡鸣,鸡叫声;桑树颠,桑树的顶端。
– 户庭无尘杂:户庭,庭院;尘杂,尘世的纷扰。
– 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余闲,闲暇。
– 久在樊笼里:樊笼,比喻世俗的束缚。
– 复得返天然:复得,重新获得;返天然,回归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