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湾村的那些事儿:蜕变中的宜居示范农房
在山清水秀的子洲县周家硷镇,曾有一个村庄叫后湾村。这里曾被村民形容为“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夜间一抹黑,四周一团乱”。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后湾村的面貌大为改观,成为了“宜居示范农房”试点项目的成功典范。那么,后湾村究竟有哪些改变呢?这篇文章小编将为无论兄弟们详细介绍后湾村的那些事儿。
村庄面貌的巨变
走进后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青灰色农居,整齐划一,前后排成行。村党支部书记刘生虎介绍,过去的大部分房屋都是老旧破败,现在村庄已焕然一新。经过子洲县住建局的精心设计和实施,全村276户人家都完成了房屋改造。
例如,村民刘生定的庭院如今宽敞整洁,小菜园被小石板路间隔分开,生机勃勃。刘生定分享道:“改造花了2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2万多元。住在这里比城里还舒适。”这样的转变在后湾村几乎是普遍现象,村民们借助这项政策改善了居住条件,提升了生活质量。
政策助力,村民受益
后湾村的变迁离不开子洲县住建局的优质政策支持。局长拓鑫表示,好的政策要惠及民生,而怎样实施这些政策则至关重要。在推进“宜居示范农房”试点之前,住建局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了村民的需求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最终制定出“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确保每个家庭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整村推进经过中,拓鑫强调,村民的愿望是首要考虑的影响。在房屋改造中,农户自主选择建筑材料和工匠,既省下资金又尊重了居民的愿望。这种方式不仅减轻了扶贫政策的推行阻力,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主人翁觉悟。
改造后的成效显著
后湾村的项目实施后,县住建局根据房屋改造的情况进行验收,并根据实际投入给予补助,户均补助达2.3万元。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撬动了1100万元的社会投资,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刘生虎作为参与者表示,充分尊重群众的决定,使推进经过变得顺畅。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提高了居住条件,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强了村民的致富觉悟。
秀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后湾村的成功不仅在于房屋的改造,更是在于生态环境的提升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村民们通过积极参与秀丽乡村建设,共同实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美妙生活。如今的后湾村,已成为子洲县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向外界展示了乡村振兴的魅力和成就。
后湾村的这些事儿,正是乡村振兴与农民快乐生活的缩影。在这里,政策的落地与村民的热诚交汇成了一幅秀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