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笔书法散文深入了解怎样写
写这个深入了解的技巧如下:
1、要确定你要表达的主题或者内容,这有助于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深入了解。
2、思索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是主题的核心概念或者与主题相关的形象、情感等。
3、根据你的写作风格和主题的特点,确定深入了解的形式。
4、根据前面的准备职业,结合你的创作灵感,开始创作深入了解。
5、在确定一个初步的深入了解后,进行精炼和修饰。
二、名家的文章,小说散文皆可,关于中国文化的,如:书法、篆刻、茶等类似方面。
周作人《喝茶》关于茶,周作人写过很多文章
余秋雨梁实秋等人的文章也有不少关于文化方面的
浮生若茶李雪峰
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活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才能留下生活的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何用呢?”
老僧释圆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何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喏喏着去了。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起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接着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微微的袅出几缕水气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麽用温水冲茶?”
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来,轻轻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何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的名茶铁观音啊,怎样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两口,又再三细细质量,还是放下杯子肯定的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门外的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稍顷,便提着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
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微微一笑:“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的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的弥漫着。释圆如是的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
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何故茶味迥异?”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样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以用沸水冲沏的茶,冲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平平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活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活的脉脉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活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茶叶因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活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
[赏析]“冲水沏茶”这一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对我们来说可谓是司空见惯,然而,又有谁能想到其中寓含着一份人生的道理呢?这篇文章小编将以小见大,以浅寓深,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一种社会生存的哲理。全文先叙事后议论,叙事与议论巧妙结合。对故事的叙述,形象生动,令人难忘;对哲理的议论,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三、范曾杰出书法
范曾先生的书法造诣非常之高,他的书法作品每每都是书法收藏家们热爱追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范曾先生的杰出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范曾杰出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范曾杰出书法欣赏
范曾杰出书法图片1
范曾杰出书法图片2
范曾杰出书法图片3
范曾杰出书法图片4
范曾人物简介
范曾,1938年7月5日生,江苏南通人,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78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画家。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人。
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多幅作品为中外美术机构收藏,并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自述》等。
范曾的《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
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其中一个”。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书法中谈字外功夫
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音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流异而源同。由于它们都须注入作者的想法、情感,讲究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都得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气氛、场景、意境。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抄书写字,它必须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方面的艺术素质作支撑,以高尚的想法、人格、品德、追求做灵魂。凡是杰出的书法作品,无不书纳万象,字内含情,书中蕴理,借书抒怀,从书法的笔墨、结体、布局彰显出书家的抱负、襟怀、性格和情趣,感受到人与天然、人与人生生不息、奋发向上、和谐相处的大道。一幅、一卷书法杰作,就是一首或者一组令人耳目一新、感人肺腑的诗篇,就是一部想法深邃、内容丰盛、文笔动人的小说、散文。因此,历代的大书法家,几乎无不是学问家、文豪、诗人,或者是儒、道、佛大家。古人云:“字外功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书的外在磨练、积淀越多越好,书法的格调就会越高,包容越大,内涵越深。试想一个灵魂卑劣、空虚,言行粗俗、胸无点墨的人,即便日夜苦练,穷首终生,也不可能写出具有真善美价格的书法来的。一个只会抄写而无创意的人,只能称作“经生”、“写者”、“字匠”,而与真正的书法艺术无涉。
读书、写作、游历、素质等等会强化大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发现、摄取,会窥见、领悟艺术王国的曙光,触发对事物的哲思和理念,会养成苦苦求索、锤字炼句、扑捉诗意的习性。“字外功夫”对书法进修和创作,是一种动力,一种不可或缺的钙质补养,一种发轫于艺术营造的灵魂酵母。
热爱并有志于书法的人,多一些文化积淀,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一定会使自己的笔下飞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