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居高临下的临是什么意思(认知丨真正的包容,是居高临下的不介意)

居高临下的临是什么意思

?说明:这篇文章原先是付费阅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播,现在开放,和最近视频号直播所谈的内容相对应。喜欢请点赞在看转发留言一条龙,进群请加微信:srsj9999
?1、来自《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2、文本通译
“谷、神、不死”:三个词分别描述道的三种特性:包容、神奇、永恒。“谷”有两种写法,当作“谷”理解时,其涵义是两山之间的凹地,象征空虚和通畅,可理解为包容;当作“榖”理解时,代指粮食作物,其特点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理解为生生不息。“神”,指神妙、神奇。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形态中,都在文明的早期出现了“神”。而且所有“神”都是拟人化的,具有人的关键特征,这是人创造“神”的一个关键佐证。“神”是怎么出现的?或者说“神”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有两个前提:其一,这是一股引人关注的力量;其二,这种力量无法被理解进而被解释。引人关注的力量一定是博大的,于是这会成为人类向往的目标;而无法被理解,无法被解释的,则会让人变得没有安全感,于是就需要创造一个“神”。这个“神”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件事,其一是成为人类的精神寄托;其二是让一切得到“合理”的解释,为人类带来朴素的安全感。这里我们重点指出:安全感来自确定,恐惧来自于未知。“是谓玄牝”:前一讲中,我们已经对“玄”作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即有无循环之变,象征着深邃、循环,类似中国的文化符号——太极图。“牝”和“牡”相对,分别指男女的生殖器,生殖器的主要功能是繁衍(生产),尤其是女性的生殖器。王小波在《我的阴阳两界》中有写,说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个故事:古代盖房子时对柱梁一类的事物非常尊敬,这大概源于生殖器崇拜,对又粗又大的东西很是敬畏。某阁老家一个丫环骑到一根梁上,大家看到非常愤怒,说最肮脏污秽的东西骑在圣洁的架海银梁之上,此丫环却拍拍那东西回应道:帝王将相皆出于此,何秽之有?
“帝王将相皆出于此”,不仅如此,平民百姓、贩夫走卒也皆出自于此。这意味着女性生殖器在通过创生“人”而创造无限的可能性。综上,“玄”和“牝”的组合意在强调母体之深邃广大,所生产事物之无限和多样,所带来的可能性之充沛,皆是无法想像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谓“门”?即一个通道。一个空间通往另外一个空间,两个空间之间的通道叫做“门”。玄牝之中,蕴含着创生天地的力量。“绵绵、若存”:“绵绵”,延绵不断的样子(此处可想象波浪)。“道”的力量作用于万物,延绵不断。“若存”,似乎存在,若有若无。人能感受到祂的存在,却模糊不清晰、不具体、难以言说。“用之不勤”:“勤”通“盡(尽)”,即枯竭。用之不勤,即任意使用(道的力量)而不枯竭。综上,我们作一个总结性的文本解读:包容、神奇、永恒存在,这就是深邃的母体!深邃的母体有一扇门,那里是创生天地的力量的根源。这种力量延绵不断,若有若无,任意使用而不枯竭。
?3、包容不是忍耐以下内容,来自《道德经》第六章启发。人具有反省的时刻,但很少源自于反省的意识,而通常来自于生活的窘迫。当我们由于不够包容(无论是思想上的、语言上的抑或行为上的)而创造出一种窘迫来,此时往往会生出一种可笑的自我反省——我以后要包容一些。须知包容是一种极客观的状态,不会因为你想包容就能做到包容。正如当某人想停止与他人的争吵时,通常会以一句“不跟你一般见识”收尾。这不仅是“停战”缘由,更是一种良好的自我安慰。其潜台词是——我接纳你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不一般见识,即在见识层面分出高下,高等的见识不屑于同低等的见识有所争论,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怜悯。但必须注意,在大多数时候,当“不跟你一般见识”一出口,则意味着已经“见识过了”,只是没讨着什么好处。所以这绝非真正的包容,但对我们理解包容有一定启发。有一种包容的表现是,富翁不会为区区小钱跟穷人计较。这绝非出于某种高尚的品格,仅仅是因为瞧不上争来的区区小利而不屑计较。这几乎成为了所有包容的表现背后的逻辑。瞧不上区区小利,自然有泱泱大利,所以赚钱容易的人会包容赚钱不易的人;瞧不上低级趣味,自然有高级趣味,所以认知层级高的人会包容认知层级低的人。这样的包容时刻多了之后,便会形成一种包容的能力,是由内而外的,并非由外而内的包容。包容不是不高兴但忍住不表现,而是根本就无所谓。包容不需要忍,忍绝对算不上是真正的包容。
?4、包容是不介意
是什么造就了包容的能力?
有两个前提,其一是空虚,其二是通畅。这是山谷的两个特征。既能容纳事物(心灵),又能保持流通(心胸)。容纳事物的能力来自认知的广度。认知的广度让我们见识无限的事物。见识过了许多事物,便能够慢慢理解诸多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理解的事物越多,则迷惑越少,这从根本上消除了“争”的必要性,从而能够接纳差异性,尊重独特性。保持流通的能力来自认知的深度。认知的深度让我们思考无限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不同事物之间的相通性。如此,“事物”才不至于在内心沉滞。心里不留事,只留事物背后的“道”。“听过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所引发的广泛的强烈共鸣值得我们警惕,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接纳过完整的道理,我们只是听了一个“理”就已经觉得自己懂了,而对于“理”背后的那个“道”,似乎从未有过深思。这会让我们怀疑道理是无用的,让我们怀疑理论,怀疑一切指导思想,从而迷信盲目行动,迷信乱闯乱撞。综上,包容就是理解之后的不介意。而理解的程度则源自于思维的层级(由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构成),层级越高,理解的事物就越多,接受度也就越高,就越能够产生包容。因此,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包容,唯有一条路——持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如此才能持续突破,持续淡化事物的多样性所带来的不舒适感。即,对待需要包容的事物,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不介意。
猜你想读:1、这30句废话,够你骂一年了2、又不伤天害理,躺平怎么了3、一个蠢货的自我救赎4、人为什么不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公众号以读书笔记和思想散文为主,偶尔写时评,不平则鸣。
内容涉及哲学、法学、商业、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传统文化等领域。没有“只为苍生说人话”、“铁肩担道义”之类的自我标榜式情怀,只有关于读书、思考、成长的一些理性分享。偶尔感性,基本要骂娘。欢迎关注,取关随意。如果很喜欢,请以点赞、再看、转发等行为热烈表达,让我们彼此成为那个不含蓄的人。加群请添加好友:srsj9999

居高临下的临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